当前位置: 浙师大论坛 > 招聘信息 > 帖子正文

提前实习能否为就业“加码”

作者:星子 2008/5/31 13:40:26 941 评论(2) 编 辑
面临毕业,选择实习单位已成为大三、大四学生就业前的必经阶段。但是,近年来高校低年级学生参与实习的热情逐渐高涨,不少大二学生已经加入了寻找实习单位的队伍,甚至一些大一学生也跃跃欲试,为实习而到处奔走。  旷课去实习,没有去实习的也是心神不定,这些都在高校低年级学生身上出现。低年级学生对实习的热情如此之高,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学校和社会应该如何引导?  盲从实习难有收获  西北某高校的大二学生李惠回忆起大一时的那次实习,至今仍感到尴尬。大一暑假,学法律的李惠进了一家律师事务所,进行了2周的实习,每天干的事情主要是打水、扫地、打字和复印材料。一次,一位律师接了一个刑事诉讼的案子,让李惠帮着分析一下材料,李惠看了半天,哑口无言。“当时,我们还没有学刑事诉讼的专业课程,我一点也不懂,好在那位律师没有为难我,当时太尴尬了。”李惠说,“那次实习基本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在单位我就是一个‘勤杂工’,现在看来,当初那么早去实习有点盲目。”  据李惠介绍,她所在的班里有1/3的学生大一时都有过实习经历,所做的都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有一个学生做保险推销,为了参加单位组织的实习培训,连着3天都没有到学校上课。  尽管困难重重,大学生们对参与实习依然是趋之若鹜。谈及原因,多数提前为此奔走的学生都认为,应对就业形势,应多用实习为履历添彩。但对这些低年级实习生而言,逃课与实习质量不高是他们普遍面临的问题。  某高校大一学生李超为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做校园代理,谈及收获,他无奈地说,耽误课程在所难免,有时候去公司开会,有时候要上网查找资料,时间和精力消耗得比较多,收获不大。但是周围同学都在寻找实习机会,锻炼自己,要是不迈出这一步,将来面临就业肯定会吃亏的,早动手总会有点优势。  打牢基础才能保证质量  “当前一些低年级学生忙于实习,这可能是受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影响。但是,实习和就业之间不能画等号。试想,一个实习经历极为丰富的毕业生,如果其专业成绩平平或不及格,甚至不能正常毕业,相信没有哪一家用人单位会接收这种毕业生。”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生妹说。  专家认为,实习经历与就业质量没有直接正比关系,实习经历也不在时间早晚和数量多少,贵在质量和收益,学生应该充分利用校园资源,提升自己,在此基础上以社会实习作为锦上添花之笔。  北理工大四学生张光扬的经历能给急于实习的低年级学生一些启示。进入大学后,他在刻苦学习的同时,发现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渴望了解。于是,在院系老师的支持下,张光扬和几个同学一起创立了学校第一家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团,定期请各大公司的高级经理人到学校与学生交流,摩托罗拉、惠普、IBM等公司的商界精英都曾是他们的座上宾。在这个过程中,张光扬逐渐积累了经验,建立了自己的人脉关系网。  大三暑假,经过多轮笔试和面试,张光扬成为世界传媒巨头贝塔斯曼集团的实习生,参与华北地区的市场推广。“这半年的实习对我锻炼非常大,国际大公司的运作流程、经营理念以及与客户的交流沟通,都让我受益匪浅。”经历了这样高质量的实习,张光扬去年年底签约了一家大型医药公司,在同学中比较早地找到了工作。谈及实习,他说:“低年级学生有实习的意识很好,但一定要安排好时间,逃课实习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我觉得,头两年应该好好学习,打好专业基础,否则没有实习的资本,难以保证实习质量。”  提前实习需科学引导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提前实习实在是一个剜肉补疮的举动。如果不能够很好地认清实习和专业发展、个人职业生涯之间的关系,会导致实习效果不明显,而且也会影响对本身课业、校园经历的发展。提前实习折射出一种过于浮躁、功利的价值观。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团总支书记王艺是学教育心理学出身,她分析说,学生过早“入世”,很大程度是自身发展的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表现,大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建构的重要时期,如果不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必然导致学生浮躁之心和功利意识的加重,不利于德才和谐发展。  大二时曾在建设银行实习过的中央财经大学学生虞歆陶对此很有感触。“低年级学生既缺乏专业素养,实习又是短期行为,只能是打打杂。必须要寻找对专业积累有所帮助和与将来发展密切相关的实习工作,才能让自己真正学到东西。”现在已经大三的虞歆陶开始着手寻找有质量的实习工作,她希望今年暑假的实习能使自己真正得到锻炼。  “在实习问题上学生的想法显得有些幼稚,他们对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标准未必真正了解。实际上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考虑最多的是毕业生的真才实学而并非实习与否。”张生妹说,“低年级学生提前实习现象必须引起学校的关注,并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充分利用学校培养学生的各类资源,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才是学生今后找到自己理想单位的最根本的办法。”  王艺坦言,如果大学教育的人文功能失调,将不利于校园文化底蕴的积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种信念、信仰的奠基。因此,如果不对学生提前实习进行科学引导,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以及人生整体发展,势必会带来一定的隐患,也会延缓大学精神底蕴塑造的进程。  《中国教育报》2008年5月13日第2版
最新评论(2)
大嘴阿男 发表于:2008/5/31 13:44:32 2#
十分感
无聊排队 发表于:2008/6/1 1:26:56 3#
?????

您需要注册登录后,才能回帖哦!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