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转帖]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浏览量:351 回帖数:0
1楼
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人的心灵之所以宽阔,就在于它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所以对于人们来说,生活中最可怕的往往不是困难和危险,而是孤独,心灵的孤独。培根说:“喜欢孤独的不是野兽便是神灵”。而人既非野兽更非神灵。因此,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可以没有朋友而能愉快地生存。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种渴望:与人接触,与人交往,寻找友谊。即使那些看起来内向孤僻的人,内心同样涌动着这种渴望。 人们总是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这种渴望。一声呼唤,一个微笑,一纸信笺,一个电话,一种关注,一个会意的眼神,甚至只是那么一种认可或容忍......无不表现着人们渴求和谐人际关系的愿望。当我们以一种真正的友谊待人的态度与人相处时,多半都会引起对方友谊的反应的,这也是近年绿色文化所倡导的“和人”愿望的互动。这种美好的“和人”愿望是普遍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片绿荫。 心灵窗口的打开需要我们相互谦让、理解及信任。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说谦让,谦让是中华传统美德,古人说“厚人自薄谓之让”,历史上蔺相如再三礼让廉颇的佳话至今广为流传。     曾几何时这种美德就慢慢地被人人相轻、骄傲自大的习气挤到被遗忘的角落。有一个笑话说两个人大雪天迎面过独木桥,互不相让,结果双方都冻僵在桥上。虽然是笑话,但它对我们来说仍然有意义,这两个人无论谁后退一步让对方先过桥也不会出现那种僵局。 中国有句古话:退一步海阔开空,就是板桥先生的“难得糊涂”虽然有点自嘲警世的意味,但它同样也透出一种对人对事大智若愚的谦让与醒悟。清朝发生在桐城的“六尺巷”故事中有四句话: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几句话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因为谦让宽容是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必修课。 其次是理解,一些人在人际交往中总是习惯于以自己的意向和好恶作为参照,自己不喜欢的别人做了就觉得不可思议,自己喜欢的别人不喜欢就觉得难以理解,甚至就因此举起自己鲜明的旗帜:道不同不相为谋。其实社会虽然趋于大同,但我们可以求同存异,难道我们在赞美一朵花的美丽时就能否认一株草的美丽吗?再说信任,社会的复杂性使我们不敢轻信他人,但唯其复杂才更需要信任。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它需要每个人都先从自身做起。比如,某人途中携带重物疲惫不堪,内心特别希望有人主动上前相助,可是此时若真有人上前主动相助时他又可能产生这样那样的疑虑:是不是骗子?是否不怀好意?结果只能是累得一身臭汗;再比如,深夜外出心中企盼有人同行,但要真有人从身后匆匆赶上,心中又不免掠过几丝警觉甚至恐慌:是不是一个居心叵测的流氓、窃贼、杀人犯?惊出一身虚汗。一些人被别人心惊胆战地防范着,又提心掉胆地防范着别人,人与人每每就在这种相互猜疑的冰层中困扰,在相互戒备的沼泽中跋涉,就象在月夜里总也摆脱不了自己的影子一样,自累累人,自苦苦人。     心灵窗口的打开还需要我们首先伸出自己热情的双手,付出自己真挚的感情。在美丽动人的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皮格马列翁的雕刻师,他用象牙精心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为此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雕刻师真挚的情感和不懈的努力终于感动了爱神,她赋于象牙美女以鲜活的生命,成为雕刻师梦寐以求的情侣。当我们埋怨人际关系的冷漠,抱怨他人无情时,首先应该反躬自问:自己曾给予他人几多诚意、几多热情、几多帮助、几多关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我们首先伸出手时必也能得到他人友谊的慰藉、爱的温馨。不必担心付出没有回报,因为爱与恨、得与失从来都是相互依存,爱与爱、恨与恨的连接应该都能出现“多米诺骨牌”反应的。这个世界在我们的眼前如果不是那么绚丽多彩,不是它缺少色彩,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欣赏美丽的心境。美好的社会是由美好的人组成的,美好的人际关系也是由美好的心灵创造的。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冲破各种心理障碍和社会束缚,强化和显化内心的“和人”愿望,打开你我封闭的心灵。 生活应该充满阳光和雨露,倘若我们每个人都能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误会,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疑,多一份付出,少一份计较,多一份宽容,少一份尖刻,多一份理智,少一份偏执,必定能架起沟通人心的桥梁,找到人格共鸣的交点,从而将人们心中企盼和谐的一片绿荫演化出人际和谐的广阔森林,将五彩缤纷的各种人格组合为错落有致的图画,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人间天堂,让无端的郁闷、烦躁、孤寂、惆怅、委屈、愤恨远离我们,让世界充满爱的阳光,到那时还会再有心灵的沙漠吗? 对于是非恩怨成败得失,经历的未必都需要统统记起,而过去的也不是一一都能忘却,如果目前你还没有沐浴灿烂和温馨中,那就努力调整自己的心境,让生活从此远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黯然与无奈,远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无助与凄凉。亲爱的朋友们,就让我们在彼此心灵的天空中“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吧!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人的心灵之所以宽阔,就在于它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所以对于人们来说,生活中最可怕的往往不是困难和危险,而是孤独,心灵的孤独。培根说:“喜欢孤独的不是野兽便是神灵”。而人既非野兽更非神灵。因此,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可以没有朋友而能愉快地生存。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种渴望:与人接触,与人交往,寻找友谊。即使那些看起来内向孤僻的人,内心同样涌动着这种渴望。 人们总是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这种渴望。一声呼唤,一个微笑,一纸信笺,一个电话,一种关注,一个会意的眼神,甚至只是那么一种认可或容忍......无不表现着人们渴求和谐人际关系的愿望。当我们以一种真正的友谊待人的态度与人相处时,多半都会引起对方友谊的反应的,这也是近年绿色文化所倡导的“和人”愿望的互动。这种美好的“和人”愿望是普遍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片绿荫。 心灵窗口的打开需要我们相互谦让、理解及信任。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说谦让,谦让是中华传统美德,古人说“厚人自薄谓之让”,历史上蔺相如再三礼让廉颇的佳话至今广为流传。     曾几何时这种美德就慢慢地被人人相轻、骄傲自大的习气挤到被遗忘的角落。有一个笑话说两个人大雪天迎面过独木桥,互不相让,结果双方都冻僵在桥上。虽然是笑话,但它对我们来说仍然有意义,这两个人无论谁后退一步让对方先过桥也不会出现那种僵局。 中国有句古话:退一步海阔开空,就是板桥先生的“难得糊涂”虽然有点自嘲警世的意味,但它同样也透出一种对人对事大智若愚的谦让与醒悟。清朝发生在桐城的“六尺巷”故事中有四句话: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几句话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因为谦让宽容是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必修课。 其次是理解,一些人在人际交往中总是习惯于以自己的意向和好恶作为参照,自己不喜欢的别人做了就觉得不可思议,自己喜欢的别人不喜欢就觉得难以理解,甚至就因此举起自己鲜明的旗帜:道不同不相为谋。其实社会虽然趋于大同,但我们可以求同存异,难道我们在赞美一朵花的美丽时就能否认一株草的美丽吗?再说信任,社会的复杂性使我们不敢轻信他人,但唯其复杂才更需要信任。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最重要同时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它需要每个人都先从自身做起。比如,某人途中携带重物疲惫不堪,内心特别希望有人主动上前相助,可是此时若真有人上前主动相助时他又可能产生这样那样的疑虑:是不是骗子?是否不怀好意?结果只能是累得一身臭汗;再比如,深夜外出心中企盼有人同行,但要真有人从身后匆匆赶上,心中又不免掠过几丝警觉甚至恐慌:是不是一个居心叵测的流氓、窃贼、杀人犯?惊出一身虚汗。一些人被别人心惊胆战地防范着,又提心掉胆地防范着别人,人与人每每就在这种相互猜疑的冰层中困扰,在相互戒备的沼泽中跋涉,就象在月夜里总也摆脱不了自己的影子一样,自累累人,自苦苦人。     心灵窗口的打开还需要我们首先伸出自己热情的双手,付出自己真挚的感情。在美丽动人的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皮格马列翁的雕刻师,他用象牙精心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为此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雕刻师真挚的情感和不懈的努力终于感动了爱神,她赋于象牙美女以鲜活的生命,成为雕刻师梦寐以求的情侣。当我们埋怨人际关系的冷漠,抱怨他人无情时,首先应该反躬自问:自己曾给予他人几多诚意、几多热情、几多帮助、几多关爱......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我们首先伸出手时必也能得到他人友谊的慰藉、爱的温馨。不必担心付出没有回报,因为爱与恨、得与失从来都是相互依存,爱与爱、恨与恨的连接应该都能出现“多米诺骨牌”反应的。这个世界在我们的眼前如果不是那么绚丽多彩,不是它缺少色彩,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欣赏美丽的心境。美好的社会是由美好的人组成的,美好的人际关系也是由美好的心灵创造的。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冲破各种心理障碍和社会束缚,强化和显化内心的“和人”愿望,打开你我封闭的心灵。 生活应该充满阳光和雨露,倘若我们每个人都能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误会,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疑,多一份付出,少一份计较,多一份宽容,少一份尖刻,多一份理智,少一份偏执,必定能架起沟通人心的桥梁,找到人格共鸣的交点,从而将人们心中企盼和谐的一片绿荫演化出人际和谐的广阔森林,将五彩缤纷的各种人格组合为错落有致的图画,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人间天堂,让无端的郁闷、烦躁、孤寂、惆怅、委屈、愤恨远离我们,让世界充满爱的阳光,到那时还会再有心灵的沙漠吗? 对于是非恩怨成败得失,经历的未必都需要统统记起,而过去的也不是一一都能忘却,如果目前你还没有沐浴灿烂和温馨中,那就努力调整自己的心境,让生活从此远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黯然与无奈,远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无助与凄凉。亲爱的朋友们,就让我们在彼此心灵的天空中“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吧!
签名档
www.zsdlt.com
2008/5/2 9: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