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精选精解

楼主

蓝墨水 [离线]

0☆☆☆☆☆

发帖数:81 积分70
1楼
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罔”,迷惘。“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名言。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
签名档

www.zsdlt.com

2008/1/6 20:34:47

猪猪小超人 [离线]

0☆☆☆☆☆

发帖数:226 积分63
2楼
300
签名档

www.zsdlt.com

2008/1/7 10:47:09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