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恨歌>有感
浏览量:350 回帖数:7
1楼
对《长恨歌》的认识来自于我的长辈——妈妈和外婆的影响。她们对上海都有着很深的迷恋,人们称之为“上海情结”。市面上流行着各式各样不同封面的《长恨歌》,但我唯一钟情的是印有旧上海外滩风景的那一版。古黄色的书皮上是纷纷扰扰的车水马龙,国际饭店上的大石英钟晃动着笨重的指针敲击出时代的脚步声,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                                                                                    ——写在前面的话说到《长恨歌》,我想我跟它还是有一些渊源的。或许并不很深,我却固执的认为一定有的。毕竟,小时候的我总是做着那个繁华旖旎的梦。 很多人读《长恨歌》的开始都会为那大段大段的场景描写而烦恼,开始怀疑作者到底在写些什么?是窄窄的街巷还是臃肿的弄堂还是那沾着油垢的厨房后窗?渐渐的大家觉得乏味起来。可是我却不同!如果不是那段对弄堂的细腻的描写我想或许我将与《长恨歌》失之交臂了!“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肤之亲似的。”就是这样有着触手可感的弄堂承载了外婆和妈妈两代人的童年。那华丽耀眼的灯红酒绿从来是童年的我梦中绝不可少的。曾经有一段时间外婆坐在我床边一边拍着我哄我睡觉一边哼唱着“摇啊摇,摇啊摇!摇到阿婆桥,阿婆叫我好宝宝……”的歌谣。(上海人管外婆叫阿婆)透过那暖暖的充满眷恋的声音我能看到她眼中一样的上海。我想王安忆的创作许是有着和她们(外婆和妈妈)一样的怀旧心境吧!故事讲述了上海普通弄堂里走出来的女儿传奇般的人生。女主人公王琦瑶是40年代享尽风光的“上海小姐”,自从委身于当时的军政要人“李主任”起便开始了其跌宕起伏的悲剧性命运。在“李主任”机毁人亡之后的几十年中,王琦瑶先后又跟阿二,康明逊,程先生,老克腊等男性产生情感纠葛,最后意外死于一起盗窃案。有人说,王琦瑶的悲剧在于一个女人一生都未找到人生的依靠。我却觉得王琦瑶的悲剧正在于她的死亡。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女人找不到终身的归宿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王琦瑶不想自己的人生归于平凡就必须以付出青春作为代价,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只是这样一个不甘平凡,怀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情怀的女人竟然死于一场普通了不能再普通的盗窃案,不得不让人在好笑中扼腕叹息。王琦瑶是一位典型的上海女性形象。她不仅有着独特的个性特点,更体现了当时上海文化的基本精神。她的悲剧命运实际上是历史变迁中上海文化精神的命运写照。作家通过对王琦瑶的命运书写,为一种已经远逝了的文化形态唱了一曲无尽的挽歌。我想除了想要呈现给我们的文化以外一定还有作家想要永远记住的东西——对旧上海深深的爱恋!作品对上海文化的提示,很多时候是通过对上海的洋场和市井的场景描绘,通过上海市民日常生活方式富有文化意味的精确把握和精细描摹得以完成的。而在人物的性格命运之中发掘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并在历史变迁之中揭示二者共与存亡的血肉关系,则是《长恨歌》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王琦瑶和程先生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塑造和命运书写便鲜明地体现了作品的这一特点。王琦瑶是外表柔弱而内心刚强的女子,程先生是外表健壮而内心柔弱的男子。有人说程先生是应当勇敢一点的,那样王琦瑶就会答应跟他结婚的!这固然是有他怯懦的缘故的,但是大家似乎都忽略了女主人公的心里活动。程先生有心,王琦瑶却无意。起初是不愿后来却是不配了。不配?却也是说不通的!依着王琦瑶的性子即使找不到合适的也绝不屈就于不愿意的。于是乎,就有了程先生的悲剧与自杀。归根到底,程先生的死是一种对流言与社会压力下造就的产物。那个年代自杀的女人有很多,上到小有名气的阮玲玉,小到不知名的贩夫走卒。只是换了位先生,人们便觉得稀奇了!看过《长恨歌》的人都不免要问:王琦瑶一生和这么多男人来往,那她到底最爱哪一个呢?要我说不知道。不过,一直不愿凑合的王琦瑶竟然愿意为了不拖累康明逊而诱惑并嫁祸萨沙,可想而知她对康明逊的爱该是多深吧?一个女人一生可以爱很多男人但能为他生孩子的却是不多见的!王琦瑶美丽的,同时她也是感性的。这一点透过她对女儿薇薇的取舍问题可以看出。在得知怀孕的时候她曾想过要打掉它,甚至连医院和手术时间都约好了。结果却被母性的情感唤回终于留下了小生命。有人说,她是怕寂寞的想找个人说话。其实,对于王琦瑶来说恐怕她自己也无法解释到底是为了什么!或许这就是母爱吧!伟大到可以扭转乾坤!这一点不禁让我联想到我的妈妈,那个力排众议坚持留下我的女人,是她教会我时时刻刻让心中充满爱和关怀!因为爱她,所以我爱这个世界!故事的最后写到王琦瑶的死。“在那最后的一秒中里,思绪迅速穿越时间隧道,眼前出现了四十年前的片场。……一个女人横陈床上,头顶上也是一盏电灯,摇曳不停,在三面墙壁上投下水波般的光影。她这才明白,这床上的女人就是她自己,死于他杀。”显然作者在此运用了宿命缠绕的手法。看到这里我们无法不佩服作者如此长远的设计安排。在这许多有始无终的故事里,王琦瑶一直保持着对自己位置令人惊讶的清醒,她被塑造为聪慧,美丽,充满理性的女性,使她的光彩成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传说!就连最后的死亡也是如此!但是佩服之余还有些什么呢?第一次去片场看到的就是一场将与自己的结局相关联的死亡,细想想倒是有些可怕的啊!人这一辈子,再骄傲,再超尘,也不过是个死!或许,“尘归尘,土归土”无法选择的悲哀,才是真正的悲哀吧!手中的笔已撂下,耳边的歌却正开始着。“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签名档
www.zsdlt.com
2008/6/26 11: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