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教育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楼主

十六 [离线]

0☆☆☆☆☆

发帖数:32 积分205
1楼
农村基础教育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河南省潢川县张集中学 乔如虹

一、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一)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 
 1、农村学生减少的原因。居民住房的城市化,把不少学生带入城市就读。“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多的孩子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往教育相对先进的城市就读,许多家长在城里买房、租房,进城伴读。大量的农民工流入城市,国家对其子女就学政策放宽。
2、农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许多村小学校生源严重不足,有的年级乃至部分村小几乎没有生源。农村中学的生源也急剧下降。比如,我们潢川县的张集中学,05年在校生2574人,06年1900多人,07年才1100多人。而我们普九统计显示,07年秋应在校初中生近3000人。而我校在校生人数还是全县各乡级初中在校生人数中位居第二的。
(二)农村教师队伍问题严重
 1、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年龄老化。随着大学毕业的不再统一分配,农村教师队伍也很少补充新鲜的血液,大部分村小教师都是当年的老民师转招的,他们的年龄几乎都在45岁以上。农村初中的年轻教师也大都苦于工资太低(800元以下)而脱岗。
 2、教师的业务水平较低。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老民师转招、县统筹安排等非正式全日制师职毕业的教师,小学占60%——70%,中学占40%——50%。他们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很难跟上现代教学课改的步伐、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的要求。部分优秀一点的教师又被抽调进城。农村教师参加培训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也相对较少,绝大部分学校不搞校本培训。
 3、教师脱岗严重。农村教师工资低,且各项补助一律没有。教师有的辞职不干,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谋求第二职业。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师在岗人员只占在编人员的50%左右。
4、教师工作负担重。以“民工潮”为背景,农村家长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留守少年儿童急剧增加。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绝大部分“有前途”、“有升学指望”的学生被家长圈到城里,农村学校也大都剩下一些“混日子”的“问题学生”,老师感觉学生教着累。 
5、教师缺乏责任心。农村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师职业素质本身就低,教学积极性不高,对学生不负责任。借口农村孩子基础差、无可塑性、缺乏父母管教等原因,认为农村孩子成绩不好,落后于城里同龄孩子是理所当然。素质教育的取消学生考试成绩的评比,使得教好教差一个样,教与不教一个样。工资是死的,评良心干活,教育大锅饭思想严重。加之教育环境是:学生打不得、骂不得、训不得,谁有何必跟学生过不去。教师熬日子,学生混日子。
二、农村基础教育困境的负面影响
 1、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国家目前对农村教育是一直在加大投入,可事与愿违。好多农村校园人去楼空,普九的硬件建设几乎被搁置一边,远程教育的硬件成了摆设。不少学校成了老“食品”、老“供销”,空占着我国珍贵的大片土地。随着生源的减少,许多教师闲置,教师资源严重浪费。
 2、加大农民负担。农村教育出现恶性循环,许多农民对农村学校伤失信心,他们不息一切代价,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城里读书。买房、租房、陪读、车费等等,无不在加重农民们的经济负担。
三、农村基础教育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 
1、调整学校布局,提高办学效益。中学以城市为中心,小学以城镇为中心,撤掉一些生源少的学校,城市(中学)和乡镇(小学)不能容纳的,并入片中片小。搞教育上的“城乡一体化”。 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片校校舍布局调整工作。也不要因为学龄段人口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
2、整编教师队伍。严禁脱岗,择优录用。清退长期脱岗教师;部分教师实行安抚离退。
3、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在城乡教师待遇一致提高的基础上,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应有更多项目(车旅费)的补贴。
4、加强政府监管。搞好教师评价,实施优用劣汰。对教师的评价要多元化,实行领导对教师评价、教师对教师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考级评价、业务能力评价、工作实效评价等。
5、疏通资金投入渠道。国家对农村的教育经费的投入要实行账目公开,让教师和社会共同监督,共同决策。

 

签名档

www.zsdlt.com

2010/3/3 21:46:51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