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09感动中国 投我们教师一票
浏览量:330 回帖数:0
1楼
投票地址:http://news.sina.com.cn/z/2009gdzg/
2001年,刚刚毕业的豆洪波主动要求到重庆市偏远的鹿箐小学任教。鹿箐小学距离桑拓镇11公里,交通极为不便。 他在这里,既当语文老师、体育老师,又当自然课老师和思想品德课老师,每周有24课时的工作量,编写的教案有2尺多高。月收入仅700多元的他,却每年拿出近千元资 助学生。
由于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他患上了重症贫血,2006年底和2007年1月,他两次吐血晕倒在课堂上,医生诊断为肾衰竭,在在有合适肾源的前提下,肾移植需要40万元。这是一笔巨款,50个孩子家长们纷纷自发行动了起来,卖粮卖鸡卖蛋,卖猪卖牛卖羊,一毛一毛地为他筹集医药费。于是一点一滴的爱汇成了浩浩荡荡的汪洋大海。
2007年春天,山城重庆发动 了一场 “拯救山村老师行动”,中央媒体及京、津、沪等13个省市的新闻媒体也共同参与,最终筹集到捐款,2007年,手术成功完成。
2008年2月,豆洪波便出院返回彭水工作岗位。身体状况基本康复。
豆红波说:我和我的家人永远铭记我的生命是社会爱心拯救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和谐的大家庭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c/2009-12-15/175519266155.shtml
赵鹏是贵州大方县油杉乡人,16岁初中毕业学医,在村里,开了个小诊所,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大山里读书的孩子很少,贫穷和距离中心校的遥远,阻断了他们上学的梦想。男孩一旦长大,便急着离家打工,而女孩刚满十四五岁,就急着出嫁。
眼见这种情形,年轻的赵鹏非常着急,18岁那年,赵鹏放弃每月进账几百元的诊所,向乡政府申请自办小学。一开始,学生只有32人,没有教室。赵鹏自己筹钱,租了一家农户的木屋当教室,买来塑料胶纸,围住漏风的木板墙,下雪的寒冬照常授课。他身兼校长和老师,没有桌子,没有板凳,没有文具,只有一块黑板。很多学生都交不起学费,他从不计较。
同村人张梅嫁给赵鹏后,也成为学校“骨干”。
这所由“80后”夫妻支撑的简陋学堂,教学质量一直位列全乡前三。2006年,该校六年级学生参加毕业生统考,在油杉大村九所小学中名列第一。于是,中心校拨款修建了3间平房,学生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教室。
霏霏冷雨裹挟着寒流侵袭大山,20多个学生患上流感,当过赤脚医生的赵鹏,骑着摩托车从山外买回一袋西药,免费发给了学生。
学生全部康复后,他的身体却感到不适,发起高烧,直到现在也没有退去。“原本以为也是普通流感,所以他继续白天坚持上课,晚上回家自己扎针。”妻子张梅说,扎到后面,赵鹏手臂满是针眼并引起过敏。“只能由我代劳,没学过医,往往扎五六次才找对地方。”
10天后,赵鹏病情加重,最高时发烧至40度。“他还是不愿出去看病,一是牵挂学生,二是担心花钱。”事实上,如果赵鹏离开大山,油杉小学一半学生就要停课———按照分工,他执教二、四、六年级,剩下的由妻子张梅负责。
11月5日,妻子“强行”解散了114个学生,拉着丈夫到毕节市医院检查。医生偷偷告诉张梅:急性髓性白血病,马上住院。
赵鹏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从2007年起,广东商学院的学生就组织了志愿者,利用暑假时间对口支教油杉小学,持续进山支教。
赵鹏生病以后,由于学校报酬低,当地老师没人愿意到山里代课,而当地村民有知识的人少,至今找不到替代人选,学生一直解散在家。广东“80后”大学生,决定组织一支队伍,接替这位从18岁开始就支撑起山区小学的山村教师。
目前已经有三名志愿者扛着大米和教材,进入深山,支援赵鹏的学校,不让孩子们停课。
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c/2009-12-15/175519266155.shtml
2001年,刚刚毕业的豆洪波主动要求到重庆市偏远的鹿箐小学任教。鹿箐小学距离桑拓镇11公里,交通极为不便。 他在这里,既当语文老师、体育老师,又当自然课老师和思想品德课老师,每周有24课时的工作量,编写的教案有2尺多高。月收入仅700多元的他,却每年拿出近千元资 助学生。
由于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他患上了重症贫血,2006年底和2007年1月,他两次吐血晕倒在课堂上,医生诊断为肾衰竭,在在有合适肾源的前提下,肾移植需要40万元。这是一笔巨款,50个孩子家长们纷纷自发行动了起来,卖粮卖鸡卖蛋,卖猪卖牛卖羊,一毛一毛地为他筹集医药费。于是一点一滴的爱汇成了浩浩荡荡的汪洋大海。
2007年春天,山城重庆发动 了一场 “拯救山村老师行动”,中央媒体及京、津、沪等13个省市的新闻媒体也共同参与,最终筹集到捐款,2007年,手术成功完成。
2008年2月,豆洪波便出院返回彭水工作岗位。身体状况基本康复。
豆红波说:我和我的家人永远铭记我的生命是社会爱心拯救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和谐的大家庭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c/2009-12-15/175519266155.shtml
赵鹏是贵州大方县油杉乡人,16岁初中毕业学医,在村里,开了个小诊所,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大山里读书的孩子很少,贫穷和距离中心校的遥远,阻断了他们上学的梦想。男孩一旦长大,便急着离家打工,而女孩刚满十四五岁,就急着出嫁。
眼见这种情形,年轻的赵鹏非常着急,18岁那年,赵鹏放弃每月进账几百元的诊所,向乡政府申请自办小学。一开始,学生只有32人,没有教室。赵鹏自己筹钱,租了一家农户的木屋当教室,买来塑料胶纸,围住漏风的木板墙,下雪的寒冬照常授课。他身兼校长和老师,没有桌子,没有板凳,没有文具,只有一块黑板。很多学生都交不起学费,他从不计较。
同村人张梅嫁给赵鹏后,也成为学校“骨干”。
这所由“80后”夫妻支撑的简陋学堂,教学质量一直位列全乡前三。2006年,该校六年级学生参加毕业生统考,在油杉大村九所小学中名列第一。于是,中心校拨款修建了3间平房,学生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教室。
霏霏冷雨裹挟着寒流侵袭大山,20多个学生患上流感,当过赤脚医生的赵鹏,骑着摩托车从山外买回一袋西药,免费发给了学生。
学生全部康复后,他的身体却感到不适,发起高烧,直到现在也没有退去。“原本以为也是普通流感,所以他继续白天坚持上课,晚上回家自己扎针。”妻子张梅说,扎到后面,赵鹏手臂满是针眼并引起过敏。“只能由我代劳,没学过医,往往扎五六次才找对地方。”
10天后,赵鹏病情加重,最高时发烧至40度。“他还是不愿出去看病,一是牵挂学生,二是担心花钱。”事实上,如果赵鹏离开大山,油杉小学一半学生就要停课———按照分工,他执教二、四、六年级,剩下的由妻子张梅负责。
11月5日,妻子“强行”解散了114个学生,拉着丈夫到毕节市医院检查。医生偷偷告诉张梅:急性髓性白血病,马上住院。
赵鹏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从2007年起,广东商学院的学生就组织了志愿者,利用暑假时间对口支教油杉小学,持续进山支教。
赵鹏生病以后,由于学校报酬低,当地老师没人愿意到山里代课,而当地村民有知识的人少,至今找不到替代人选,学生一直解散在家。广东“80后”大学生,决定组织一支队伍,接替这位从18岁开始就支撑起山区小学的山村教师。
目前已经有三名志愿者扛着大米和教材,进入深山,支援赵鹏的学校,不让孩子们停课。
原文地址:http://news.sina.com.cn/c/2009-12-15/175519266155.shtml
签名档
www.zsdlt.com
2010/3/4 0: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