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教案优化设计5年级下册第五组

楼主

绝对零度 [离线]

0☆☆☆☆☆

发帖数:206 积分199
1楼
第五组
                             13 飞夺泸定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清理文章条理。
  3.学习课文相关语段,体会泸定桥的”难“和”险“。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泸定桥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读
  1.教师: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成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飞夺泸定桥》。(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读题目。(强调”飞夺“)
  3.指导学生针对题目质疑,教师归纳。
   (1)泸定桥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3)怎样飞夺泸定桥?结果怎样?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进行质疑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本文探究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导读:现在,情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可谓。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利用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高山峻岭   诡计   击溃   索性    心惊胆寒 
  震耳欲聋   千钧一发   狼狈  工事  水流湍急
  (3)画出直接描写泸定桥的语句。
  (4)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5)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渎课文。
  
  三、集体反馈,理清条理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再全班读,教师强调部分省字的读音和书写的要点。
  2.指名反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3.教师:再读课文,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五个部分。
  4.集体反馈。
  第一部分(第1段):简要的介绍事情的起因:红军北上抗日必须渡过大渡河;只有”夺取“唯一通道泸定桥才可以通过。
  第二部分(第2段):写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红四团接受命令,要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第三部分(第3~5段):写红四团飞速前进,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
  第四部分(第6~8段):写红军战士英勇战斗,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第9段):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5.组织学生给每个部分加个简短的小标题。
  7指名反馈,集体讨论。
  必须夺桥→接到命令→奔赴天险→英勇夺桥→顺渡天险
  
  四、品读语句,体会夺桥之难
  1.教师出示挂图,导读:同学们,红军要夺的是一座怎么样的桥呢?请同学读一读文中描写泸定桥的语句。
  2.学生读,教师出示语句。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几米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梁,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调了,只剩下铁链。“
  3.全班一起读这些语句。
  4.指名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受。
  这是一座__的桥。(可怕、危险、恐怖......)
  5.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自己的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读了加点语句后的感受)
  6.指导学生读出泸定桥的危险和可怕。
  7.教师小结:这就是红军要夺下的泸定桥,看来,要多下这座桥不仅困难重重,还很危险,一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危险。在读读课文,找找看,文中的哪些语句还让你感受到了夺桥的危险和艰难?
  8.学生反馈,教师引导感悟,
  9.教师小结:同学们,泸定桥本身就很凶险,加上桥下的天险大渡河、两岸的高山峻岭以及敌人的防备,要夺下泸定桥是多么的危险和困难。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夺下泸定桥呢?

签名档

www.zsdlt.com

2010/3/4 0:26:43

痴情浪子 [离线]

0☆☆☆☆☆

发帖数:326 积分240
2楼
  10.指名反馈。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11.教师小结:同学们,大渡河安顺场原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北渡失败之处,地势险要,两侧高山,中间河谷,无回旋余地,四川军阀曾扬言红军将重蹈石达开的覆辙。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让学生在集体的交流,反馈以及教师的点拨引导中,品读相关语句,体会夺桥的艰难和危险,味突出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埋下伏笔。)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那么,我们红军战士是如何与敌人斗智斗勇,顺利渡过大渡河,继续北上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篇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经过,体会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总结全文,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教育。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红军展示英勇夺桥的经过。
  教具准备
  红军战士英勇夺桥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红军要夺下泸定桥将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危险。那么,红军是怎样克服困难和危险,夺下泸定桥的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二、再读,整体把握
  1.教师:题目中的”飞“和”夺“在文中指的是什么呢?(指名反馈:”飞“就是抢时间,”夺“即为”攻大险)“
  2.再读课文,找出”飞“和”夺“相应的部分。
  3.集体反馈。
  ”飞“:课文第3~5段
  ”夺“:课文第7~8段
  
  三、探究、读中感悟
  1.教师:同学们,抢在敌人面前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读读课文第3~5段,小组讨论:红军站设敌人抢时间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怎么克服困难的?
  2.集体反馈。(不顾吃饭,忘记饥饿和疲劳,冒雨前进,点火赛跑)
  困哪:时间紧迫,下雨道路泥泞,不断遇到敌人的阻击,又累又饿,遇到了敌人的增援部队。
  办法:不顾吃饭,冒雨前进,点火赛跑
  3.教师:从中你看到了红军战士哪些优秀的品质?(指名反馈: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机智......)
  4.教师:把这三个自然段中令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四、精读,体会红军的英勇
  1.教师:来到泸定桥,呈现在红军眼前的是一幕怎样的情景呢?(学生反馈)
  2.全班一起读一读课文第六段。
  3.教师导读:同学们,想象一下,一边和守城的敌人作战,一边要走过这样的桥,会出现什么样的场面?(学生们说一说)
  4..教师小结:随时都有中弹、掉入大渡河的危险,那就是面临着死亡的危险。红军战士是怎么夺下桥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七、八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过程。
  5.指名复述红军战士英勇夺桥的经过。
  6.观看飞夺泸定桥录像。
  7.教师:听着同学一篇又一篇地讲述着这一悲壮的经过,你们心里有什么要多红军战士们说的吗?(学生自由地说,可以是对红军战士无畏精神 赞叹和敬佩,也可以说说对这些革命先烈的怀念)
  8.教师:是呀同学们,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夺取泸定桥的诗篇。让我们怀着对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的敬佩和赞叹,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部分的内容。(学生自由地读一读)
  9.教师抓住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0.教师:除了这部分对红军战士动作和语言的描写,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红军的战士的勇猛?
  ”激战了两小时,守城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的逃跑了。“

      
签名档

www.zsdlt.com

2010/3/4 0:26:43
返回本版
1
2
3
4
5
6
9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