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一本正经对我说话
浏览量:640 回帖数:12
1楼
为什么给文章取这么个标题,是因为现在很多语文老师上课时总一本正经的太一本正经的,一本正经到面无表情言无感情,学生好像在面对一个传授知识的机器人(而且我们的知识实在太有限,不如机器人),谁愿一上课就面对一机器呢?尤其是语文课堂,学生要求这里的叙事能够启发人,情感能够打动人,思想能够开阔人。想吸引住学生可不能只靠老师那点可怜的知识,学生对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我所知,很多老师上课笑得很少甚至干脆不笑,他们一定是认为上课时笑不“正经”吧,他们居然忘记了微笑,他们不知道微笑不是武器却胜过武器,微笑是师生之间最短的距离。有老师会说总不能让我傻笑吧,面对调皮的学生我也笑不出来啊,是啊!就请您笑出您的机智笑出您的思想笑出您的胸怀笑出您的气度吧,语文老师真正影响学生的恐怕是这些吧。您给学生一张不动声色的脸,怎么又要求学生给您一张热情洋溢的脸呢?第一印象您有没有魅力首先写在您的脸上。您的微笑很容易感染学生,可同样的您的冷漠也容易传染给学生,您选择什么呢?听学生的心声:请您不要总带着一张“一本正经”的脸!因为我们喜欢微笑着的老师。泰戈尔有诗:当你微笑时世界便爱了你。是啊,那歌星上台时有几个愁眉苦脸的?才引起台下的粉丝癫狂的爱呀。
老师,还请您不要总是一本正经的说话!语言不只是语言,它吸引人更在于它有艺术——语言艺术。您想没想过您执教的一堂课中演绎了什么语言艺术多少语言艺术,您可能想就没想过吧,我们可不是装知识的容器或机器。知识是死板的,而艺术是鲜活的,它们之间是咸鱼与水中游鱼之间的差别。〈〈天下无贼〉〉中的盗贼就讨厌抢劫的,认为后者没有技术含量,我看也是这差别(我不是怂恿大家去做贼哦)。
举出实例,我有次上课谈到不要迷信权威的问题,我说大家不要听到大学里什么教授什么导师就崇拜得不得了,其实沽名钓誉的很多。当时下面一个学生说:“我们的杨教授(我姓杨嘛)!”我就笑着说:“请不要骂我啊!”学生们乐得笑得厉害,这样是教他们不要见到教授就不自信地跌倒。是艺术有时就要来点出其不意,属于那种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总是老套就没劲了,总是什么都先一锅端出就没吸引力了。我上《致橡树》,说:这首诗是女生写给男生的,现在请女生一起投入情感地朗读,男生注意投入情感地倾听。读完后同学们以为完事了,还没,我说:女生们这么富于情感地给我们(我也一男生嘛)献诗,我们用什么来回报呢?有学生就说了: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什么什么的。我说:不行,就读这首诗,咱们是橡树,女生不是木棉(我还指着窗外的木棉树告诉他们)吗?我们把诗读成〈〈致木棉〉〉,把诗中的“我”“你”对调,先自己试试。学生觉得有意思啊。然后男生一起读起来:致木棉,你如果爱我,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我的高枝炫耀自己-------我有我的铜枝铁干,你有你红硕的花朵----------读得很带劲,不想过还能这样读啊,再说他们更深的理解了自己是橡树啊。还没完啊,我说:刚才是群体木棉群体橡树,现在大家分别推荐一株木棉一株橡树。被推荐的朗读高手就不好意思了,这不爱情诗嘛。我鼓励说这是诗歌艺术,你们只是艺术家啊!呵呵,木棉从开头读到“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橡树以橡树的口吻改读后面的部分(这部分急昂些),“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最后群体木棉读前面部分,群体橡树读后面部分。这些每一步学生都没想到,可都在情理之中,当时同学们的表现好得不得了,气氛活跃得不得了,他们真正投入到诗中去了。
只是略举两例,请牢记学生在呐喊:请不要一本正经对我说话!
据我所知,很多老师上课笑得很少甚至干脆不笑,他们一定是认为上课时笑不“正经”吧,他们居然忘记了微笑,他们不知道微笑不是武器却胜过武器,微笑是师生之间最短的距离。有老师会说总不能让我傻笑吧,面对调皮的学生我也笑不出来啊,是啊!就请您笑出您的机智笑出您的思想笑出您的胸怀笑出您的气度吧,语文老师真正影响学生的恐怕是这些吧。您给学生一张不动声色的脸,怎么又要求学生给您一张热情洋溢的脸呢?第一印象您有没有魅力首先写在您的脸上。您的微笑很容易感染学生,可同样的您的冷漠也容易传染给学生,您选择什么呢?听学生的心声:请您不要总带着一张“一本正经”的脸!因为我们喜欢微笑着的老师。泰戈尔有诗:当你微笑时世界便爱了你。是啊,那歌星上台时有几个愁眉苦脸的?才引起台下的粉丝癫狂的爱呀。
老师,还请您不要总是一本正经的说话!语言不只是语言,它吸引人更在于它有艺术——语言艺术。您想没想过您执教的一堂课中演绎了什么语言艺术多少语言艺术,您可能想就没想过吧,我们可不是装知识的容器或机器。知识是死板的,而艺术是鲜活的,它们之间是咸鱼与水中游鱼之间的差别。〈〈天下无贼〉〉中的盗贼就讨厌抢劫的,认为后者没有技术含量,我看也是这差别(我不是怂恿大家去做贼哦)。
举出实例,我有次上课谈到不要迷信权威的问题,我说大家不要听到大学里什么教授什么导师就崇拜得不得了,其实沽名钓誉的很多。当时下面一个学生说:“我们的杨教授(我姓杨嘛)!”我就笑着说:“请不要骂我啊!”学生们乐得笑得厉害,这样是教他们不要见到教授就不自信地跌倒。是艺术有时就要来点出其不意,属于那种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的,总是老套就没劲了,总是什么都先一锅端出就没吸引力了。我上《致橡树》,说:这首诗是女生写给男生的,现在请女生一起投入情感地朗读,男生注意投入情感地倾听。读完后同学们以为完事了,还没,我说:女生们这么富于情感地给我们(我也一男生嘛)献诗,我们用什么来回报呢?有学生就说了: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什么什么的。我说:不行,就读这首诗,咱们是橡树,女生不是木棉(我还指着窗外的木棉树告诉他们)吗?我们把诗读成〈〈致木棉〉〉,把诗中的“我”“你”对调,先自己试试。学生觉得有意思啊。然后男生一起读起来:致木棉,你如果爱我,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我的高枝炫耀自己-------我有我的铜枝铁干,你有你红硕的花朵----------读得很带劲,不想过还能这样读啊,再说他们更深的理解了自己是橡树啊。还没完啊,我说:刚才是群体木棉群体橡树,现在大家分别推荐一株木棉一株橡树。被推荐的朗读高手就不好意思了,这不爱情诗嘛。我鼓励说这是诗歌艺术,你们只是艺术家啊!呵呵,木棉从开头读到“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橡树以橡树的口吻改读后面的部分(这部分急昂些),“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最后群体木棉读前面部分,群体橡树读后面部分。这些每一步学生都没想到,可都在情理之中,当时同学们的表现好得不得了,气氛活跃得不得了,他们真正投入到诗中去了。
只是略举两例,请牢记学生在呐喊:请不要一本正经对我说话!
签名档
www.zsdlt.com
2010/3/4 0: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