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年安徽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申诉报告
浏览量:476 回帖数:10
1楼
2007年安徽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申诉报告
报告人:342401690124341
报告人基本情况:居民身份证号342401690124341阜阳师院教师
一、主要事实:
1.小民2003年、2004年参评副教授职称,阜阳师院告诉小民“文章有综述性质,学术味道不浓”不能评职称;
2.2005年、2006年小民按要求补充了“研究性”文章,阜阳师院又告诉小民文章送审没通过;
二、主要申诉内容和理由
1.小民万万不能接受2003年、2004年“文章有综述性质、学术味道不浓”不能评职称的说法
道理十分简:众所周知,衡量文章学术水平高低的核心价值和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文章的创新性和文章的真实性,在于一个人发现了多少知识、创造了多少知识。
2.小民万万不能接受2005年、2006年“文章送审没通过”这一说法
道理也很简单,小民文章全部是在省里规定的正式期刊上发表,内容全部真实,小民的文章早在2003年、2004年送审时就已通过,小民是正常晋升副教授,小民是教书的、文章来源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小民是省属普通师范院校的教师,按省里文件、按阜阳师院定位,小民早已达到副教授标准。
3.小民同样万万不能接受 阜阳师院所给的“学科组专家意见”之说法
道理同样很简单,小民作为参评教师和“学科组专家”是说不上话的,专家也是人,如若专家意见明显出错,阜阳师院有责任有义务为小民说句公道话,阜阳师院有责任有义务把小民的全部参评材料展示给专家看。
4.教师的真正水平在讲台,对于普通师范院校尤其如此
众所周知,教师的真正水平在讲台,对于以培养应用人才为目标的普通师范院校尤其如此,小民已站数十年讲台、已充分掌握普通师范院校本科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已完全掌握授课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以“文章是不是有综述性质,学术味道浓不浓”为标准给教师评职称会给普通师范院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带来灾难性后果,会加大安徽省与邻省江苏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差距。
三、我们可以照顾不够条件的教师评职称,万万不可把够条件的教师挡在门外
1. 小民2003年与阜阳师院英语系王奇老师一起评职称,王奇一项科研课题都没有,仅四篇文章(含一片国家级)被照顾评上副教授。小民六篇文章(含一篇国家级)、参加省教育厅重点课题一项、主持完成院级课题一项,竟然不给评职称。
2. 2004年小民和阜阳师院计算机系詹小四老师、阜阳师院生物系李文雍老师一起评职称,詹小四、李文雍任期内均一节课未上,二人均被照顾破格评上了教授。小民站了八年讲台竟然不能评职称。
3. 2005年小民与阜阳师院生物系陈杰老师、阜阳师院人事处马健同志一起评职称,陈杰老师缺乏教师资格证这一必备条件且任期内一节课未上、马健作为非教学人员且一节课未上,陈杰和马健均被照顾评上了副教授。小民证照齐全、站了九年讲台竟然不能评职称。
4. 小民认为我们可以照顾不够条件的人员评职称,万万不可把够条件的教师挡在门外。
四、小民请求中国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教育厅责令阜阳师院改正错误
五、应把教师定位为教学型、科研型和教学兼科研型,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应更全面些
事实上一个教师想把科研和教学都做好是不可能的,对于非研究型大学、应该把教师定位为教学型、科研型以及教学兼科研型。科研型教师至少要交一年教案、教学型教师应当交五年或五年以上教案。事实上现在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很大程度上已流于形式。
六、应建立职称评审复审委员会
对于弄虚作假评上职称的教师一定要取消,我亲眼目睹有人弄虚作假,而且手段越来越隐蔽,有人在杂志上花钱买文章(如2000年、2001年有人这么做);对于确实符合条件被“错评”或未评上的教师,我们应通过复审给予救济。
报告人:342401690124341
报告人基本情况:居民身份证号342401690124341阜阳师院教师
一、主要事实:
1.小民2003年、2004年参评副教授职称,阜阳师院告诉小民“文章有综述性质,学术味道不浓”不能评职称;
2.2005年、2006年小民按要求补充了“研究性”文章,阜阳师院又告诉小民文章送审没通过;
二、主要申诉内容和理由
1.小民万万不能接受2003年、2004年“文章有综述性质、学术味道不浓”不能评职称的说法
道理十分简:众所周知,衡量文章学术水平高低的核心价值和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文章的创新性和文章的真实性,在于一个人发现了多少知识、创造了多少知识。
2.小民万万不能接受2005年、2006年“文章送审没通过”这一说法
道理也很简单,小民文章全部是在省里规定的正式期刊上发表,内容全部真实,小民的文章早在2003年、2004年送审时就已通过,小民是正常晋升副教授,小民是教书的、文章来源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小民是省属普通师范院校的教师,按省里文件、按阜阳师院定位,小民早已达到副教授标准。
3.小民同样万万不能接受 阜阳师院所给的“学科组专家意见”之说法
道理同样很简单,小民作为参评教师和“学科组专家”是说不上话的,专家也是人,如若专家意见明显出错,阜阳师院有责任有义务为小民说句公道话,阜阳师院有责任有义务把小民的全部参评材料展示给专家看。
4.教师的真正水平在讲台,对于普通师范院校尤其如此
众所周知,教师的真正水平在讲台,对于以培养应用人才为目标的普通师范院校尤其如此,小民已站数十年讲台、已充分掌握普通师范院校本科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已完全掌握授课的基本方法与技巧,以“文章是不是有综述性质,学术味道浓不浓”为标准给教师评职称会给普通师范院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带来灾难性后果,会加大安徽省与邻省江苏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差距。
三、我们可以照顾不够条件的教师评职称,万万不可把够条件的教师挡在门外
1. 小民2003年与阜阳师院英语系王奇老师一起评职称,王奇一项科研课题都没有,仅四篇文章(含一片国家级)被照顾评上副教授。小民六篇文章(含一篇国家级)、参加省教育厅重点课题一项、主持完成院级课题一项,竟然不给评职称。
2. 2004年小民和阜阳师院计算机系詹小四老师、阜阳师院生物系李文雍老师一起评职称,詹小四、李文雍任期内均一节课未上,二人均被照顾破格评上了教授。小民站了八年讲台竟然不能评职称。
3. 2005年小民与阜阳师院生物系陈杰老师、阜阳师院人事处马健同志一起评职称,陈杰老师缺乏教师资格证这一必备条件且任期内一节课未上、马健作为非教学人员且一节课未上,陈杰和马健均被照顾评上了副教授。小民证照齐全、站了九年讲台竟然不能评职称。
4. 小民认为我们可以照顾不够条件的人员评职称,万万不可把够条件的教师挡在门外。
四、小民请求中国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教育厅责令阜阳师院改正错误
五、应把教师定位为教学型、科研型和教学兼科研型,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应更全面些
事实上一个教师想把科研和教学都做好是不可能的,对于非研究型大学、应该把教师定位为教学型、科研型以及教学兼科研型。科研型教师至少要交一年教案、教学型教师应当交五年或五年以上教案。事实上现在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很大程度上已流于形式。
六、应建立职称评审复审委员会
对于弄虚作假评上职称的教师一定要取消,我亲眼目睹有人弄虚作假,而且手段越来越隐蔽,有人在杂志上花钱买文章(如2000年、2001年有人这么做);对于确实符合条件被“错评”或未评上的教师,我们应通过复审给予救济。
签名档
www.zsdlt.com
2010/3/4 0: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