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教育随想 请大家指正
浏览量:361 回帖数:2
1楼
从毕业到现在,在教育这一行也工作了三年半了。对教师这一职业我也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师不过是社会众多职业中的一种。千万别提什么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园丁啊,蜡烛啊什么的。都是外界糊弄教师的。如果说教师最光辉,最园丁,最蜡烛,把国家主席,国家总理放在什么位置?把其他职业放在什么位置?
教师既然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所以作为教师也应该遵循最基本的一些职场规则。比如认真努力的工作,和领导同事处好关系,注意自己的言行,等等。哪个职业都得这样,否则难以在单位立足。
但是教师这个职业和一般的职业相比,又有其特殊性。因为它是教书育人的行业。工人不认真工作,最多也就生产了一批不合格的产品,造成的危害基本可以用经济损失来衡量。但是教师不认真工作,造成的损失很难直接衡量。反过来也一样,工人认真工作也就生产出了质量好的产品。教师认真工作,培养出好的学生,你说为社会作出了多大贡献?怎么计算?
作为一个教师,最大限度的把学生的成绩提高,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些通过考试就可以直接衡量。但是教师对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影响和塑造,这个就很难量化评比了。
从这一点来说,教师干的还是良心活。不管老师遇到了什么不公平的事情,我想我们还是不该把怨气发到学生身上。只要我们还当着老师,我们就想着两件事就好,第一是教书,第二是育人。
反思自己这几年来,虽然工作还算努力,但是更功利的是为了自己的荣誉,为了自己的证书,为了自己的生存。若说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不得不惭愧的说,我考虑的很少。直到今年接手新高一,看到学生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我心里想,如果不能教育学生好好学习,那我真的愧对他们。因为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村,身上承载了父母的期望。在地里刨食一辈子的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继续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不一样的人生。
前几天一个学生家长请客,他的孩子入班50名,考了两次后20名。到了饭店,看到学生家长后,我们几个老师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家长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四十多岁,满脸辛苦的皱纹,木讷,口拙,不善言辞。我注意到了他的手,枯干的,污渍的,像是冬天的树枝。他在我们面前拘谨中又带着些自卑。我们都没点菜,谁忍心点菜呢?他点了几个凉菜和一个火锅,这是我吃过家长的饭中最不好的,但是也是最心酸的。饭桌上他也不怎么吃,一直闷着头抽烟,只有他找的一个中间人算是陪客的吧,笨拙的劝我们喝酒。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其实绝大部分老师都不想学生家长请客,因为老师不缺这顿饭。但是家长为了让老师能够更关注自己的孩子,所以有条件的县城的家长有时候就会在饭店请一桌。这种现象在各个学校也都是常事。其实,说实话,老师是否关注学生与请客与否真的没有关系。不仅我这样想,很多老师都是这样想的。更鄙视那些县城的个别家长以为老师都是穷酸的,在饭桌上显摆自己多本事,真是自作聪明。就是县长县委书记怎么了?不能给我们解决编制,说别的都是废话,当个老师求的着谁?
今年接手新高一,我从一开始就告诉学生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先别说为国家,为社会主义,为共产党,为人民,这都是大而不当的扯淡的废话。一个学生如果为了自己,为了父母都不会好好学习,教育他为国家为人民那不是无稽之谈吗?如果他们能为了自己为了父母好好学习,成为有才之人,这本身已经提高了国人的文化素质,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首先,教师不过是社会众多职业中的一种。千万别提什么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园丁啊,蜡烛啊什么的。都是外界糊弄教师的。如果说教师最光辉,最园丁,最蜡烛,把国家主席,国家总理放在什么位置?把其他职业放在什么位置?
教师既然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所以作为教师也应该遵循最基本的一些职场规则。比如认真努力的工作,和领导同事处好关系,注意自己的言行,等等。哪个职业都得这样,否则难以在单位立足。
但是教师这个职业和一般的职业相比,又有其特殊性。因为它是教书育人的行业。工人不认真工作,最多也就生产了一批不合格的产品,造成的危害基本可以用经济损失来衡量。但是教师不认真工作,造成的损失很难直接衡量。反过来也一样,工人认真工作也就生产出了质量好的产品。教师认真工作,培养出好的学生,你说为社会作出了多大贡献?怎么计算?
作为一个教师,最大限度的把学生的成绩提高,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些通过考试就可以直接衡量。但是教师对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影响和塑造,这个就很难量化评比了。
从这一点来说,教师干的还是良心活。不管老师遇到了什么不公平的事情,我想我们还是不该把怨气发到学生身上。只要我们还当着老师,我们就想着两件事就好,第一是教书,第二是育人。
反思自己这几年来,虽然工作还算努力,但是更功利的是为了自己的荣誉,为了自己的证书,为了自己的生存。若说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不得不惭愧的说,我考虑的很少。直到今年接手新高一,看到学生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我心里想,如果不能教育学生好好学习,那我真的愧对他们。因为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村,身上承载了父母的期望。在地里刨食一辈子的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继续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不一样的人生。
前几天一个学生家长请客,他的孩子入班50名,考了两次后20名。到了饭店,看到学生家长后,我们几个老师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家长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四十多岁,满脸辛苦的皱纹,木讷,口拙,不善言辞。我注意到了他的手,枯干的,污渍的,像是冬天的树枝。他在我们面前拘谨中又带着些自卑。我们都没点菜,谁忍心点菜呢?他点了几个凉菜和一个火锅,这是我吃过家长的饭中最不好的,但是也是最心酸的。饭桌上他也不怎么吃,一直闷着头抽烟,只有他找的一个中间人算是陪客的吧,笨拙的劝我们喝酒。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其实绝大部分老师都不想学生家长请客,因为老师不缺这顿饭。但是家长为了让老师能够更关注自己的孩子,所以有条件的县城的家长有时候就会在饭店请一桌。这种现象在各个学校也都是常事。其实,说实话,老师是否关注学生与请客与否真的没有关系。不仅我这样想,很多老师都是这样想的。更鄙视那些县城的个别家长以为老师都是穷酸的,在饭桌上显摆自己多本事,真是自作聪明。就是县长县委书记怎么了?不能给我们解决编制,说别的都是废话,当个老师求的着谁?
今年接手新高一,我从一开始就告诉学生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先别说为国家,为社会主义,为共产党,为人民,这都是大而不当的扯淡的废话。一个学生如果为了自己,为了父母都不会好好学习,教育他为国家为人民那不是无稽之谈吗?如果他们能为了自己为了父母好好学习,成为有才之人,这本身已经提高了国人的文化素质,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签名档
www.zsdlt.com
2010/3/4 0:42:55
2楼
农村的孩子基本只有一条出路,考上大学,找到工作,脱离土地。我们的父母把希望都寄托在了我们身上,希望我们能有不一样的人生,不在像他们一样在地里流汗,在寒风中做小买卖,在工地上为别人盖房子。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哭,可是为什么不同的人生如此千差万别呢?从农村从土地里走出的孩子,不求“闻达于诸侯”,至少也该改变一下自身的命运吧?这些都是沉重的话题,也许有的人会说我不该把这么沉重的包袱押到刚刚13 14的小孩子身上。可是我认为,农村来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不一样,他们本身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能够更好的生存!
对于城市的孩子也许可以直接进行理想教育。面对城市的孩子,穿的是阿迪达斯和耐克,父母天天开着小汽车送他们上学,你教育他们为了更好的生存,不是对牛弹琴吗?城市的孩子不工作也许一辈子吃穿不愁,不好好学习父母也能给他们安排工作,不挣钱也能有一套两套三套或者更多的房子,但是对于农村来的孩子呢?起跑线上农村的孩子就输给了城市的孩子。所以他们得更加的努力,努力,再努力,为的是改变自己的,父母的,和自己孩子的命运,让孩子能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开拓更为广阔的人生!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这是每个教师都会思考的问题。环境重要吗?农村的孩子考上清华北大的有的是,城市的孩子考不上大学的比比皆是。甚至大学里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还要多的多。这样说好像是苦难的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其实不然。客观来说,经济发达的地方,相对来说教育水平也相对发达。发达的教育水平往往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如果拿大学里农村学生的数目除以农村孩子的总数,然后拿大学里城市学生的数目除以城市孩子的总数,两者的比例是很悬殊的,而且这个比例差距越来越大。
目前的社会,贫富差距好像越来越大。如果教育资源差距也越拉越大的话,对农村的孩子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比如说教师资源的流动。以河南省的现状来说,基本是农村流向县城,县城流向所在城市,城市流向省会,省会流向南方更富有的城市。从这个角度来说,南方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比农村到底高出多少呢?这仅是从师资来说,教学设备更不用说了。也许好多年前大城市的学校就用多媒体了,但是目前我们学校教室还没有安装多媒体,至于农村的小学更不用说了。每次上多媒体课,学生都很兴奋。看到他们很新奇的目光,我觉得这是一种悲哀,这是不是教育的一种不公平呢?《教育法》规定,每个公民公平的享有教育资源,这不是扯淡的废话吗?
遏制教师资源的流动,是不可能的,教师还有积极性吗?为每个学校配备相同的教学设备,以我国目前的国力,远远达不到。一个社会是否公平就看教育就行了,当教育越来越不公平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也就越来越不公平了。
我不太懂历史发展的规律,但是我觉得国家如果不能改变这种教育的不公平,如果不能遏制贫富差距,当社会财富越来越朝着少数人手中集中的时候,我相信终有一天,会有社会财富再分配的那一天——革命。
农村的孩子基本只有一条出路,考上大学,找到工作,脱离土地。我们的父母把希望都寄托在了我们身上,希望我们能有不一样的人生,不在像他们一样在地里流汗,在寒风中做小买卖,在工地上为别人盖房子。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哭,可是为什么不同的人生如此千差万别呢?从农村从土地里走出的孩子,不求“闻达于诸侯”,至少也该改变一下自身的命运吧?这些都是沉重的话题,也许有的人会说我不该把这么沉重的包袱押到刚刚13 14的小孩子身上。可是我认为,农村来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不一样,他们本身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能够更好的生存!
对于城市的孩子也许可以直接进行理想教育。面对城市的孩子,穿的是阿迪达斯和耐克,父母天天开着小汽车送他们上学,你教育他们为了更好的生存,不是对牛弹琴吗?城市的孩子不工作也许一辈子吃穿不愁,不好好学习父母也能给他们安排工作,不挣钱也能有一套两套三套或者更多的房子,但是对于农村来的孩子呢?起跑线上农村的孩子就输给了城市的孩子。所以他们得更加的努力,努力,再努力,为的是改变自己的,父母的,和自己孩子的命运,让孩子能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开拓更为广阔的人生!
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这是每个教师都会思考的问题。环境重要吗?农村的孩子考上清华北大的有的是,城市的孩子考不上大学的比比皆是。甚至大学里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还要多的多。这样说好像是苦难的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其实不然。客观来说,经济发达的地方,相对来说教育水平也相对发达。发达的教育水平往往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如果拿大学里农村学生的数目除以农村孩子的总数,然后拿大学里城市学生的数目除以城市孩子的总数,两者的比例是很悬殊的,而且这个比例差距越来越大。
目前的社会,贫富差距好像越来越大。如果教育资源差距也越拉越大的话,对农村的孩子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比如说教师资源的流动。以河南省的现状来说,基本是农村流向县城,县城流向所在城市,城市流向省会,省会流向南方更富有的城市。从这个角度来说,南方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比农村到底高出多少呢?这仅是从师资来说,教学设备更不用说了。也许好多年前大城市的学校就用多媒体了,但是目前我们学校教室还没有安装多媒体,至于农村的小学更不用说了。每次上多媒体课,学生都很兴奋。看到他们很新奇的目光,我觉得这是一种悲哀,这是不是教育的一种不公平呢?《教育法》规定,每个公民公平的享有教育资源,这不是扯淡的废话吗?
遏制教师资源的流动,是不可能的,教师还有积极性吗?为每个学校配备相同的教学设备,以我国目前的国力,远远达不到。一个社会是否公平就看教育就行了,当教育越来越不公平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也就越来越不公平了。
我不太懂历史发展的规律,但是我觉得国家如果不能改变这种教育的不公平,如果不能遏制贫富差距,当社会财富越来越朝着少数人手中集中的时候,我相信终有一天,会有社会财富再分配的那一天——革命。
签名档
www.zsdlt.com
2010/3/4 0:42:56